01
厉害!清华附小学生“遇见苏轼”刷屏,论文能力碾压大学教授?!
【特别播报】10月12-15日,宁波少儿阅读嘉年华,开启阅读的饕餮大餐!数万册好书,等你带回家!
宁波和周边朋友看过来>>>
人和人的差距体现在哪里?一个长假期也许就让我们看到了答案。你的朋友圈是否已经开始刷起一份“当小学生遇上苏轼”的系列研究论文?没错,这是一群清华附小五年级的孩子们以苏轼为主题,在假期里完成的研究报告。认真拜读完后,许多人感慨:北京这群小学生的研究能力,足可碾压一些大学教授!连人民日报都惊呼:“厉害了,祖国的花朵!”
这个班级的小学生共完成课题研究报告23份,研究主题各有不同,选题格局大得来又都相当接地气:《大数据帮你进一步认识苏轼》、《今人对苏轼的评价和苏轼的影响力》、《行走的苏轼》、《唯美景与美食不可辜负》、《苏轼的朋友圈》、《苏轼的心情曲线》、《苏轼的旅游品牌价值》、《苏轼vs李白》等等。
更让人闪瞎眼的是,文中得论述、数据引用、分析、推论头头是道,还大量使用了常人听都没听过的数据渠道、专业数据统计分析软件,不少大学生网友表示“再不敢调侃说自己就是小学生水平”。不信?看下图:
没看过瘾的话,先来看其中两份牛逼的课题研究:
大数据分析帮你进一步认识苏轼
02
苏轼的旅游品牌价值分析
后面还有4份其他课题研究的报告,在文末附上,很建议大家都一一参详,当涨姿势也好,当给孩子一起学习借鉴的材料也好,都是极好的。
现在先围观一下这群小学生身处的清华附小。在百度资料可知,其前身为成志学校,始建于1915年秋,原来是清华校内教职员子弟学校。朱自清、冯友兰、叶企孙、张子高等曾经担任清华附小的校董。
听上去如此高大上,那怎样才能上清华附小呢?
按照清华附小2017年的招生简章,父母有一方为清华大学本部事业编制教职工的“二代”,或者“三代”,则拥有入学资格。
清华附小那些研究苏轼的小孩子们,背后也能看到“爸爸”的参与,无怪乎有人讽刺道:“没有个‘好爸爸’,清华附小学生还能‘遇到苏轼’吗?”。
刷屏这些小学生研究论文的人们,到底都是怎样的态度?下面遴选了不同角度的观点,欢迎大家在今天文章底部也能补充表达自己的见解:
from网友评论:厉害!关键是从小就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意识,这一点很重要,尽管你可以说是他们父母和老师帮助完成的,但这种帮助本身就是其他小学生很难具备和拥有的教育资源条件。
from网友评论:所以,那些说北京高考特权的,其实应该平心而论,清华附小的小学生从小就习得的见识和方法,这是不是一种优势?既然人家有那么大的优势,北大清华多录取这样的学生,不应该吗?
from网友评论:非常不错....
没有全部看完,大体看了开头.
学生在家长和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这个大作业,可以打满分.
而且,在技术使用了很多引擎的技术:分词和关联度.并结合苏轼当时的情况分析(最好还加入年代,各派的政冶观点,及每一朝代的皇帝,宰相等相关分析).
很有研究精神.非常值得赞!
希望学校可以多搞这样的活动, 这些小学生
搞的这个分析,其实是 知识 => 智慧 的过程.
from网友评论:你让你家的孩子试试,看看能否有大数据可以给你家的孩子使用。
from网友评论:小地方的小学生,如果有同样的资源,我觉得不会比他们做的差。但教育的不公平是注定存在的,寒门学子多付出不知道多少倍的努力和血汗,才能达到和他们一样的地步,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from网友评论:
别人家的孩子,别人家的家长,别人家的学校
这就是学区房的意义🙉
学校和学校的差距体现出来了
from网友评论:很多因素造就,条件也要允许,一般的普通家庭家长陪孩子的时间都很少,哪有精力去辅导孩子,就算有精力也被分散了,达不到理想中的效果!所以还是先把钱赚到在生小孩,这样才能创造条件!
from网友评论:一直质疑中国的教育,没想到这些小盆友还能分析大数据,你们真的很棒
from网友评论:所以无需去黑北京上海等地方的高考倾向录取本地考生,不同地方的学生整体素养真的是不一样
from网友评论:图4中二大标题中1.副标题我们的方法第一句重点在“我和爸爸”,牛的不是清华附小,而是清华附小学生的家长,家长的自身水平及对孩子的教育重视度。海淀牛校都是牛在家长而非学校,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了。
from网友评论:北京好的小学一般家庭根本进不去吧。。不是我丧,从小学甚至幼儿教育开始,阶级分化就已经很明显了。。。
from网友评论:背后的家长团辛苦了
from网友评论:父母肯定帮了很大的忙,但孩子们也确实做了不少认真细致的工作。羡慕他们在六年级就可以接触到这么优质的资源,而农村出身的我直到努力考上大学之后才在学校图书馆里借到了苏轼的诗词集。
from网友评论:父母的格局体现出来了…数据统计分析软件做语言研究经常会用到,汉语的不清楚,英语的会常用Range、Antconc、wordsmith软件等等。
from网友评论:啪的一声给了只会玩王者荣耀的自己一巴掌
from网友评论:
父母的格局体现出来了…数据统计分析软件做语言研究经常会用到,汉语的不清楚,英语的会常用Range、Antconc、wordsmith软件等等。
from网友评论:江山代有才人出
真棒!最重要的是这种独立思考探索未知的思维模式的训练!
看过许许多多的评论后,感到的一点是:越来越多的人能客观、平静地看待这个事件,而少了一些戾气。平心而论,这些孩子背后的教育资源,帝都学校高平台也好、高知父母群体也好,确实是高于普通孩子;但咱们的眼睛不应该只局限这一点,更应该看到当中的亮点:亲子间如何进行启发性、探究型的教育方式?
眼下很多父母一边抱怨传统教育的死记硬背,一边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玩题海战术,苦不堪言。如今这些清华附小的学生让我们看到,“别人家的爹妈”原来已经玩起更先进的教育方式。
在阅读报告时,印象深刻的一点是:孩子们的整个报告就是不断地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寻找答案的过程,在字里行间你能看到牛爸们总在孩子遇到问题的难点、关键点时,给予点拨,推一把,指引孩子尝试不同的解决思路,一条一条“闯关突围”。
而在孩子们一路披荆斩棘时,牛爸们也适时地教会孩子们如何寻找数据,并学会利用表单统计、数据分析软件等新“武器”,现学现用。
这些鲜活强大的报告背后,真的蛮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理念和方法,这应该是我们在刷屏传阅时最应该做的事情。
附:
今人对苏轼的评价及苏轼的影响力
苏轼与王安石欧阳修对比
苏轼的社交圈
▼花絮:改到崩溃的第11稿
小学生们研究苏轼课题的花絮
在假期时间进行了苏轼为主题的小课题研究后,学生们自愿组成小组,确定研究课题,进行小组讨论、分工。群里讨论相当热烈:
各小组同学将老师们也加入群中,展开了师生讨论。一遇到疑难问题就随时和老师沟通请教,老师成为了同学们的贴身军师。思维在碰撞中产生了更多火花。
老师们都把课题研究群置顶,方便随时关注。
-转自 尖叫童年-
更多阅读
转载:请自行注明以上相关信息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旨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在此向原创者表示感谢。文中观点仅为作者观点;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平台转载使用,须保留本平台开篇注明的文章来源信息,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请与我们联系。
↙点击“阅读原文“,更多精彩